“圆环之内是共享区域,圆环之外有相对个性、独具特点的空间。”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市高校办主任白斌满怀激情地向记者介绍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初步选定的设计方案。
伴随着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加快推进,娄江新城的科创核心板块——科教创新区建设也将启动。白斌介绍,依托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两所知名大学,科教创新区将布局科创产业,建成太仓的“创智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娄江新城孕育创智“梦工厂”
去年,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相继签约落户太仓。两所高校太仓校区选址毗邻,均位于娄江新城区域之内。
面对创新发展的两大生力军,我市因势利导,高起点谋划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
“这一区域,不仅是‘校区’,还是‘园区’,更是太仓发展的‘新城区’。”科教创新区规划设计人员介绍,这里将依托两所大学,延伸科教创新链,建成开放共享的创智水乡、产城融合的创新引擎、长三角新兴科教智库。
根据规划,科教创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将紧紧围绕太仓产业发展方向,以高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重点,围绕两所大学,全面布局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孵化园区,着力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孵化的融合创新格局。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在布局上,除了两个大学园区外,科教创新区还将布局校区创新联动发展廊、高校配套服务区、创新生活配套服务区,努力建成未来太仓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片区。
■两大高校构成创新“双引擎”
大学作为科教创新区的核心,将承担起创新引擎的作用。
西工大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在材料、航空、航天、航海、工程、物理等学科领域具备十分突出的优势,始终走在国内乃至世界最前沿。而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则是颇有知名度的合作办学国际大学。
两所风格大相径庭,却又都居一流地位的大学,在太仓的发展与交融,势必为我市科教创新带来大量技术流、人才流和优质产业配套。
据悉,西工大太仓校区设置1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博士后流动站;西交利物浦大学初期计划由西交利物浦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创建开办6个行业学院,从6个行业领域开始本科和硕士学位教育。
“西工大有很多传统优势学科会来到太仓,但同时,也会更多地面向国际化做新的资源整合。”西工大太仓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曦说。
西交利物浦则要在太仓校区开拓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大学教育的深入探索。校区以融合与共生为主题,以“新行业精锐和领袖的摇篮,未来大学和校园的样板”为愿景,以“探索国际化高端应用人才培育和办学模式,探索新行业的发展模式及促进其发展,为新行业培育精锐力量和领导者,为未来大学及其校园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为主要使命,倾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融合式教育基地。
■大平台构筑未来太仓“创智谷”
不管是科教创新区,还是两所大学,打造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是共同的目标。
“西工大太仓校区的第一使命是人才培养,带动当地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聚合;长三角研究院瞄准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将形成核心人才聚集、核心技术聚合的产业化孵化集群。”郑曦介绍,西工大将结合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全面发力,成为立足长三角的绿色科技新引擎。
西交利物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介绍,太仓校区将会是一个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研发社区、产学研社共同体。西交利物浦将与企业合作,在太仓吸引全球一流企业联合建设行业学院;将建设学习超市、创新工厂、研发群落、标准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创业家和创新企业群落等,形成社会、产业、学校、人才互动的创新生态。
席酉民认为,大学的入驻,除了将带来人才资源、形成知识高地外,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学习、培训与发展,形成更多应用型创新成果,孕育出更多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企业。同时,通过大学,来自全球的企业可以与当地社会形成互动,形成太仓在教育、科技、人才、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文明生态,提升太仓未来的影响力。
“科教创新区既是我市承载两校一院科创资源的创新实践区,也是太仓未来产业的策源地。”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今后,科教创新区将汇聚全球高端科创要素资源,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承载区、区域联动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田。(记者 戴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