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侨办连续走访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并开展座谈,请他们谈谈对改革开放40年太仓变化的感受,并对太仓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归侨侨眷们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太仓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社会进步速度加快;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前景十分美好;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显著提升,中国人在海外普遍受到尊重,大家一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侨眷陶运佳说,普通居民生活水平与40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前借房子住,现在买房子住,天然气代替了煤炉煤气,各种家用电器普及,相比之下,他在澳大利亚与子女一起生活时,发现澳大利亚还没有天然气管道,交通基础设施也落后于中国。郎传宗说,1995年给刚出国的儿子打国际长途,每分钟收费30多元,因为当时收入低,舍不得多打,现在每天通过网络用微信与美国的儿孙视频聊天,仿佛儿孙就在身边。从事汽贸的陆继超说,1984年,他买了摩托车,当时是件大事,1995年,公司买汽车,还是通过当时侨办帮忙才买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已经在太仓家庭普及,他也抓住这一机遇,开拓了汽贸生意。
海归座谈会上,大家讨论的重点更多地聚焦在太仓今后的发展方面。大家认为,太仓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务、良好的发展机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来创新创业,大家也希望我市继续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民、增进文化自信和认同、讲好太仓故事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太仓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留学加拿大的陈朝建议,结合两所大学的建设,吸引海内外专家来太与大学开展合作,实施一批创新类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的创新平台功能。留学德国、现在健雄学院任教的侯彦博等建议在引入大学的同时,积极引入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如大学附中,以及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留学瑞典、瑞恩社工的陈维佳建议我市在提升社会的活跃度上做文章,丰富年轻创业者的生活,鼓励年轻人展现才华,参与民间文化活动,从而更好地融入太仓。(记者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