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好、绿地绿廊多是太仓的城市特色之一。随着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推进,还有一些别样的“新绿”在太仓将越来越多,如绿色社区、透水道路以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和绿化、绿地一样,这些“新绿”一样能让城市环境更美、生态更优。
位于人民南路的月亮河新村是老城中心的一个小区,8月上旬,施工人员开始进入小区,他们要实施的项目是“绿色社区试点改造”,这个项目是今年市政府实事工程“城市‘双修’试点区域改造工程”中的一项。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区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屋整治、道路整治、管线整治、绿化环境整治、安保整治和绿色技术应用等六大方面。具体项目是建筑立面整饰、屋面筑漏、主干道黑色化、雨污水管分流、绿化提档等。这些改造项目看似和前几年的老小区综合整治相似,但这次改造以绿色和宜居为目标,最主要的区别是各个改造项目中,都融入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生态等理念。
以往的老小区综合整治中,会重新粉刷墙面,而这次改造中将采用隔热涂料,将极大增强房屋的隔热效果,夏季室内空调能耗可以降低约38%,改造中还将在部分建筑外立面进行垂直绿化,不仅更美观,也能进一步增强外墙的隔热性能。小区节水主要通过雨水的回用来实现,小区的道路改造中,将铺设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并增加雨水回用设施,不仅可以减少雨天积水,还可通过回用设施收集路面和屋面的雨水,经过滤消毒后进入清水池储存,用于绿化浇灌、路面洒扫等,实现雨水的调蓄和综合利用。
绿色社区试点改造中,透水路面是其中的一个项目。早在几年前的城北河湿地公园、净水公园的建设中,这种新型的路面就得到了应用,在不久前刚竣工的西庐园生态提升修复项目中,公园内改造的游道全部是透水路面。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园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让雨水加速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的积水,并净化水质,而雨水蓄积在地下,还可以减少干旱时绿化用水,起到修复生态的作用,如果建有回收设施,更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前几年,透水路面在我市还是较小规模的探索,今年铺设规模将大得多,除了应用在西庐园生态修复项目外,还将启动滨河公园游道透水改造项目,此外还应用到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市政道路改造中。
去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市,通过强化政策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今年,我市又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特性也很明显,不仅能节约各种资源,因为减少了现场作业量,还能减少施工噪音、扬尘,同时,通过标准化作业还能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是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建成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基地2个,装配式建筑在建项目15个,市住建局还将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人才,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