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我市工作满一年的舍弗勒公司员工顾辉,决定把首套房买在高新区。“原本是想买主城区的学区房,但房价太高,我只能买一套小户型。转念一想,太仓就这么大,各学校教学水平差别恐怕并不悬殊,之所以有所谓的学区房,更多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心理在作祟,所以我放弃了原来的念头。”他说。
顾辉所代表的这类家长,在我市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出现的背后,是我市大力倡导“适合的教育”,围绕“质量、公平、多元、特色、关爱”五个维度,高水平推动面向未来的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在太的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根据我市制定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工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职业和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工程等,到2020年,我市将高标准、高质量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在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处于前列。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当下,学区房、外来工子女上学等社会关注的焦点,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首要保障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基建项目是基础资源,未来我市教育基建项目怎么开展?“我们将突出主城核心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建设,推进204国道以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建设,补充学位不足短板。启动娄江新城新高中建设,同时做好幼教段和义务段学校建设规划。”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所,小学5所,初中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新增学位约1.3万个;2019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小学1所,初中1所,新增学位约0.6万个;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所,小学1所,初中3所,普通高中1所,新增学位约0.9万个。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外来工子弟学校一般都是教育的薄弱环节。对此,我市坚持推进外来工子弟学校规范化建设,把外来工子弟学校列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动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我市实施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子项目将达到30个。
此外,我市将继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丰富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质,扶持特殊教育。到2020年,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创建成市优质园达85%,全市省、市优质园达90%;每年专任教师交流比例达符合交流教师的15%;创建一所省级高品质高中;残疾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残疾人高中入学率达到80%以上。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省太高的李嘉鸿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创下苏州大市理科排名第一的佳绩,而他小学和中学分别就读的是外来工子弟学校卉贤小学和新区中学。他的学习经历,何尝不是我市基础教育质量“过硬”“平衡”的证明呢?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永无止境,未来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举措,是构建减负增效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教育系统将依托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初中课程基地建设、普通高中课程中心建设,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步伐。规范课程教学组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统筹控制作业总量,避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到2020年,我市计划建成苏州市级普通高中课程中心2个,省、市级初中课程基地13个,省、市级小学特色文化项目10个,课程建设和减负增效水平走在苏州大市前列。同时,着力缩小城乡幼儿园之间、公办和民办园之间的差距,落实幼儿发展评价机制,到2020年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全覆盖。
下一阶段,我市还将从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探索教育国际化,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和招生考试改革配套机制,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深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创新发展职业和高等教育
夏季是毕业季、择业季,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同往年一样,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上月一场普通的校内招聘会上,他们每人平均就有五六个工作岗位可以选择。而健雄学院去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也比全省高校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如何让我市的职业教育在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上,再上一层楼?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我市支持健雄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在太仓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省太中专省现代化示范校建设,力推现代学徒制试点。确保两校分别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职)和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中职)创建验收。
与职业教育在我市根基深厚不同,本科院校在我市尚属“新面孔”。随着校地合作协议的签订,我市将启动西工大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建设。“以后,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真幸福。”这一说法早已在我市居民中口口相传、深入人心。
可以预见的是,我市全面构建本科、高职、中职以及社会培训融合贯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将为我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占得先机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积累雄厚的创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