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时间提前半个月,育秧工厂化“新武器”让效率更高——流水线旁,伴随机器的轰鸣,一盘盘均匀撒着种子的育秧盘被不停地运送出来;育秧大棚里,平铺在地上的育秧盘中,大多数已冒出嫩绿的秧苗,根肥叶壮,长势喜人……19日虽是周六,但浮桥镇杨林工厂育秧中心里依然是一片忙碌场景。
育秧流水线前,10多名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把秧盘装上传输带,有的往机台进土口倾倒细土,有的往机台进种口放置稻种,一个个挥汗如雨。 在他们不远处,三四名工作人员,正围着一台自走式秧田育秧播种机忙个不停。
“这是我们最近刚引进的自走式秧田育秧播种机,与前两年引进的育秧流水线相比,育秧的效率差不多,每天在80亩左右。”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款机器能一次性完成铺底土、播种、覆土、秧盘输出,最终自动整齐地将秧盘铺设在苗床上,工作效率是人工的60倍以上。一般来说,自走式秧田育秧播种机只需3~4人即可操作,与育秧流水线相比,起码节约一半的人工。
“我们4月底就已针对本年度实施轮作休耕地块,提前启动了育秧工作。首批育出的20多亩‘沪早香软1号’已于18日移栽到大田。目前,这是我们育出的第二批秧苗,供800多亩大田使用,估计到24日即可移栽。”浮桥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在去年成功试种“老来青”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上海的水稻新品种“沪早香软1号”,这是一种“早、香、软”三者兼备的新品种,预计在国庆前即可上市。
相对那些11月上市的新米来说,“沪早香软1号”“老来青”的新米在国庆节前就可上市供市民尝鲜,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据介绍,今年,他们继续深化与上海科研机构的合作,就是为了使自己种植的优质大米在本地提前上市。同时,该合作联社还与相关村合作种植了200多亩南粳46号、苏香粳优质稻米,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大米品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目前,我市各合作农场普遍采用的自动化育秧,通过育秧流水线,完成底土、撒种、覆土制作出的秧盘通过人工运输到田间,再一盘一盘铺放在苗床上,这一环节通常需要10多人才能完成整个流程。 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浮桥镇今年专门引进的自走式秧田育秧播种机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该中心将进一步跟踪新机器使用的作业效率、育秧效果,再决定是否在全市范围内陆续推开。
一般来说,普通田块的育秧基本在5月下旬。但由于我市今年继续实施面积约2万亩的轮作休耕项目,使得项目区的夏种工作普遍提前。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厢、沙溪、浮桥、璜泾、双凤等各区镇的不少合作农场都已开始育秧,与前几年相比,今年首批育秧的时间起码提前了半个月。(记者 李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