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有两家企业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墙壁、楼板、楼梯全都流水线上造——像“搭积木”一样盖楼,楼越盖越快,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反而越来越少……装配式建筑被称为未来房屋建筑的主流模式。去年,江苏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快装配式建筑成熟技术在省内的推广应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两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厂商,产品已被应用到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建筑项目中,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工厂“根本来不及生产”。这些工厂到底生产什么构件,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又是如何装到大楼上的?
位于浮桥镇的良浦住宅工业公司是两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厂之一,刚到大门口,记者看到厂区内外有大批重卡,有的是来提构件的空车,有的是送石子的原料车,准备出厂的车上则装满了各种建筑构件。
“这是预制叠合楼板的生产车间,一天的产量大约是50到60立方米。”公司的毛工告诉记者,公司共有生产车间9个,每天的构件产量大约500立方米。构件都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一般情况下,水泥从浇筑到凝固,再到最后坚固,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良浦生产的构件,在初步凝固后,都会被送进保养仓,保养仓是增压的,温度也比较高,坚固所需时间比自然条件下短得多。晚上进仓,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出厂。
记者在这个车间外看到了大批生产好的预制叠合楼板,每块楼板上都有标签,标签上标明了用于项目的名称、楼号,甚至连楼层号都有。毛工告诉记者,这种预制叠合楼板安装好以后,现场只需要再浇筑很薄的一层混凝土,现浇量很小,而且也不用再支模,和传统施工相比,现场作业量、所需要的工人数量都要少得多。
除了生产预制叠合楼板外,这个工厂还生产墙壁、楼梯、阳台、空调板等各种各样构件,其中的空调板最小,而阳台体积最大。记者注意到,最长的阳台构件,长达六七米,看上去特别大,而有的墙板上已经打好了空调孔,甚至连窗框都安装好了。
毛工介绍说,预制的墙板上都有吊装埋件、支模埋件、脱模埋件等。安装时,墙板吊到位后,再在预留孔位绑扎钢筋,借助支模埋件支模,再浇筑。因为安装的位置都很精确,构件上还预留了水电线盒以及各种孔洞,“搬进这样的房子,连空调孔都不用自己打”。
公司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和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有几个明显优点,一是施工时间更短,有的甚至只需传统时间的一半;二是现场环境好,文明施工程度高;三是构件都是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经过实验,有严格的工艺控制和标准,因此质量也比现场浇筑的更可靠。“现在公司同时在为16个建筑项目生产所需构件,主要是上海的项目。”他说。
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江苏省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在新建商品住宅、公寓、保障性住房及有一定体量的其他房屋建筑工程中强制推广内隔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叠合楼板,并鼓励采用预制外墙板。目前,我市已经有18万平方米将采用“三板”的住宅项目开工,今后几年启动的项目面积将达到300万平方米,而预制构件厂的发展将为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记者 张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