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提升“263”专项行动和城乡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沙溪镇党委、政府日前启动“美丽沙溪 乡村先行”暨“263”专项行动。
据悉,该行动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着力提升镇村环境建设质量,着力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
“群众的呼声诉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我们必须从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抓起,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及时掌握群众对环境治理的期盼,就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群众对党的政策入脑入心,在开展专项行动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配合,确保尽快取得明显实效。”沙溪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行动要通过突击整治解决一些显性问题,但最终还是要依靠长效管理,“我们要把建立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贯穿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解决一个问题,就跟上一个制度,使城镇环境生态管理走上可持续的轨道。”
中荷村一组西北面的一处废品收购点,所有垃圾均被清理一空,住户已经搬走;塘桥村的乌泥溇,正在进行河道疏浚,水露泥出;新建村一角,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正在为施工现场加装防尘棚;新镇区一处断头路的尽头,镇环卫所快速清理了偷倒在这里的垃圾……这是记者3月底在沙溪镇看到的景象。
“263”专项行动的实施,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沙溪镇的环境质量。去年,全镇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减少1.44万吨,关停化工企业12家;6个市级水质控制断面日常监测达标率66.7%,位居全市前列;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亭28座;疏浚河道24条,拆坝建桥10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纳管1569户;拆除整改畜禽养殖场94家;关停“散乱污”企业超400家;整治人居大棚620处……
成绩是显著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沙溪全镇上下清醒地认识到,镇内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突出环境问题还未得到彻底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为此,沙溪镇党委、政府日前决定开展“美丽沙溪 乡村先行”暨“263”专项行动。那么,该行动包含哪些目标任务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全面取缔人棚混居。围绕“消除人居大棚现象,严防反弹回潮,杜绝田间不安全隐患,提升农田环境整体面貌”为目标,对全镇范围内1032座人居大棚开展全覆盖整治;做好整治宣传工作,建立“一户一档”资料,健全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制度,落实整治进度周报制,明确考核标准,确保整治到位。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精准掌控整治点位,确保整治内容无反复。规范土地流转,从源头上杜绝人棚混居、占用农田违章搭建等违法违规现象。
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对全镇范围内163户畜禽养殖户开展全覆盖整治,以家禽、羊规模养殖场为治理重点,确保整治到位。深入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管理机制,核对畜禽规模养殖及散养的基本资料,进一步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级网格化巡查机制,制定515个巡查点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工作制度,实现畜禽养殖监管线上线下全覆盖,杜绝出现养殖回潮现象。
全面铺开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开展交通干线周边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一是清除国省道(200米范围内)、城市骨干快速线(100米范围内)、重要农村公路(20米范围内)两侧视野范围内的脏乱差现象,整治侵占公路违法行为、公路平交口和路侧开口,有序推进公路绿化补植美化。二是清理高速路两侧500米视野范围内、桥涵下方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空间范围内的非法堆积物、搭建物、种植物,清理规范公路两侧广告设施,实施公路两侧绿化提升。三是清理航道两侧100米视野范围内航道沿线垃圾、碍航设施和违章搭建。四是对在建铁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综合治理沿线建筑物和村庄、农田林网、道路网、河湖水系网。五是摸底排查沿路、沿河、镇级道路、规划建设区、村两委会出入主干道两侧环境卫生,确保沿线环境整洁。
加快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入户工作,及时做好农户动员和项目协调,加快落实新增660户农户入户污水工程,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基本程序,严控施工质量和工程验收。配合做好已建独立设施管网修复工程,同时做好设施日常维护工作。
深化推进“河长制”工作。完善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着力解决河道淤塞、水系不畅通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落实好38条河道疏浚、10座新建彩虹桥、10座拆坝建桥,坚决清理涉水违建、违法网簖、违章停泊等现象。
按时处理“263”农业农村信访。在接到媒体曝光、上级转办、“12345”转办问题后,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并答复。
加快完成遗留拆迁户工作。配合港口支线铁路及站场、苏南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沿江高速公路服务区扩建、北横沥河拓浚整治等工程,加强加快做好拆迁区域内遗留43户农户及遗留20家企业的拆迁安置工作。
做好内河码头整治。对全镇范围内33处内河码头做好“一码头一方案”,按时依法取缔15家非法经营码头;对7家符合产业规划和政策、具备经营条件的港口码头,指导办理《港口经营许可证》,做好周边环境优化提升治理;对11家合法经营的码头,加快做好优化提升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港口粉尘、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港容港貌美化提升,切实做好内河码头整治工作。
全面深化农村大环境治理。对全镇范围内907处改厕点做好任务分解,按时完成改厕任务,提档旱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控返潮。按时做好散坟统计工作,按时间节点及时做好散坟治理工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切实维护好农村大环境面貌。
高标准完成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对全镇范围内11处新建三星级康居乡村点位做好规划设计,按步骤准时开工建设,确保11月完成建设任务。继续摸排保留村庄基本情况,确定2019年度康居乡村建设点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妥善处理环保督察交办件及“263”环保信访。对19件环保督察交办件做好“一件一档”工作,确保企业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断面水质监测点周边排污监管,有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和环境隐患治理。接到“263”环保信访后,及时制定整治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并销号。
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对属于5种情形(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手续不全和不符合布局规划的,违法排污的,存在安全隐患的)的228家“散乱污”企业加大整治力度,一律实施关停取缔。
全面开展废品回收治理。对全镇范围内50家废品回收点做好告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并清理场所,加强巡查监管,防止反弹。
加快推进减煤、减化工作。确保完成2018年度减煤目标任务。督促全镇两区外10家低端落后化工生产企业,尽早提交关停申请后进行设备评估,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备拆除、营业执照变更或注销工作。
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用地监管,积极落实整改。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以高压态势遏制违法用地萌芽,对于发现的违法用地,积极组织力量按期完成整改。
优化土地风貌,规范用地秩序。完善村级土地规划,通过空间规划指引、协调农村建设项目,提升项目综合价值;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水平,强化对拆迁后老宅基地和设施农用地的用地规范管理。
有序推进“三优三保”专项工作。各村按节点完成年度拆旧源复垦任务,加速资源的优化整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规范厂房等建设管理。健全厂房、集体用房等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建设程序,做好在建厂房、集体用房等建设项目日常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完善辖区内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机制,统一领导和负责本区域内违法建设的防控和拆除工作。
规范农房翻建及修缮。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管理,做好农房建设审批材料收集、审核,基础验线初审和数据核实工作,协助做好农房竣工验收工作。主动协调好邻里间矛盾,做好农房建设日常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加快清理“一户二宅”。加快推进拆迁区域内106户“一户二宅”清除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表,落实责任人,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工作,有序推进拆除清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制度,维护好“一户二宅”清除工作成果。
深化安全生产工作。强化“网格化”监管,持续开展农村交通、消防、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垃圾分类亭位置,配备生活垃圾就地处置设备,完善电动驳运车管理制度,提升垃圾固废治理水平。
深化集体资产管理。各村(社区)对全镇184处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登记造册管理,全面摸排村级集体资产进行统一登记造册管理,村(社区)做好日常检查记录,督促村(社区)域范围内集体资产使用者做好日常管理并建立台账。镇经发局及农村工作局将联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定期开展巡查,确保安全生产。
深化社会稳控工作。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落实重点人员稳控工作,不断提高调解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水平。
深化联动中心工作。通过“一张网”建设,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把综治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帮扶等综治工作纳入网格服务事项。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作为重点巡查内容,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类型巡查并快速处理。
总之,沙溪镇将以“美丽沙溪 乡村先行”暨“263”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为总抓手,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切实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力求实效,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