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家级开发区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太仓招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文字新闻
杨云娣:33年如一日扎根在田间
发布时间:2018-12-07    来源:太仓日报

  由于年龄原因,杨云娣在今年1月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但闲不住的她依然整日忙个不停。她虽曾有着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市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等诸多“头衔”,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农村妇女。

  杨云娣在农业一线工作了33年,由于长年在户外工作,黑黑瘦瘦的,她笑言自己是“女汉子”,农户们能干的事,她也能干;农户不懂的农业技术,她必须得懂。

  扎根田头>>>

  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种田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杨云娣时,她正在办公室的电脑前,赶写下周将举行的地产大米主要品种品鉴会材料。“本地种植出来的好大米肯定不是只有‘南粳46号’。”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先后引进试种了“南粳46”“宁粮8号”“南粳3908”“武育粳35”“常农粳8号”“金农3号”“苏香粳100”等一大批优质稻种。

  虽然已离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线岗位,但杨云娣依然负责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太仓推广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工作。为了强化本地优质稻米品种推广的针对性,他们将于下周专门举办一场地产优质大米品鉴会,用“南粳46”“宁粮8号”“南粳3908”“武育粳35”等12个品种的大米,烹制米饭,邀请市农委相关科室、各镇农技站相关人员,进行小范围的集中品鉴。

  这只是杨云娣忙碌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缩影。杨云娣一直是个大忙人,不是到高产示范田块查看农作物苗情,就是在各村合作农场、合作社,教授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长势长相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杨云娣说,为准确掌握全市苗情动态,一年365天,她起码有200天是在外面跑“田块”,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作物苗情动态,制定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管理措施。用她的话说,农技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工作常态。田间的好收成是农户们所期盼的,不容许有偏差,每个环节都得手把手为他们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埋头耕耘>>>

  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

  “从事农作物栽培指导,离开田间地头,什么都干不成。”杨云娣说,她1985年从江苏农业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工作,至今已33个年头,习惯了隔三差五跑到田间地头看看,从没有觉得这有多苦。

  33年来,杨云娣一心扑在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工作上,常年与农民打交道,推广新品种,传授作物栽培新技术。她就像一粒种子牢牢地扎根在太仓的田间地头,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市90多个村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我市先后创新和改进了20余项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引进了50余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全市建立了一大批粮食高产增效万亩方、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粮食增产20%以上,小麦单产最高超过450公斤,水稻单产最高超过700公斤,全市23万亩水稻、7.8万亩小麦、2.8万亩油菜,普遍增收15%至20%。全市粮食生产连年创A级方水平,高效农业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付出总有回报。过去这些年来,杨云娣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不仅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还先后获得了“全省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作物新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进工作者”“感动太仓”十大优秀女性等一系列殊荣。(记者 李华)

政策法规
太仓
最受欢迎的文章
给太仓招商留言
太仓招商

江南美誉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投资指南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512-53668367
  • 传  真:+86-512-53668367
  • 地  址:太仓市郑和路309号太仓发展大厦17楼
  • 邮箱地址:tcip@tcinvest.cn
Copyright © 2015-2023 InvestTaic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太仓招商   苏ICP备17008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