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五参数分析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氨氮分析仪等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一应俱全;系统每4小时对项目区河道水质采样分析一次,自动将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等监测数据,传送到接收终端……11月12日,在实地查看了位于市现代水稻园区核心区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后,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赞不绝口。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不管是在实施进度,还是实施成效方面,太仓都走在了其他试点地区的前列。”他希望太仓在加快试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实施成效的同时,全面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与做法,供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学习借鉴。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只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水稻产业园区建设的一项举措。为了加快搭建全市水稻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最近,市水稻生产科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土建、市政、装饰、智能化、布展、水、电、空调安装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将于年底前竣工并投运,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整合技术优势,服务全市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全市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的无缝对接,形成我市粮食生产技术高地、管理模板、展示窗口,示范引领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产业园区不仅是农业要素聚集的展示区,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窗口,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按照全产业链经营的思路,以“把粮食生产打造成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至优质粮食产品的产业链;把秸秆处理打造成机械化收集至工厂化生产牛羊饲料的产业链;把牛羊养殖打造成集约化养殖集中屠宰至优质畜产品产业链;把养殖废弃物处理打造成有机肥规模生产至专业化机械施肥产业链”为目标,园区2.08万亩粮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比例超过95%;建成工厂化水稻育秧中心3个,建设连栋育秧大棚面积60多亩,集中育供秧能力1.5万亩;建成标准化机库6个,1万多平方米;添置田埂修筑机、激光平田机等相关配套农机具,实现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
农业产业园区是农业集约化投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近年来,我市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为重点,实施点、线、面结合,市、镇、村联动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30余万亩,建设面积20万亩。创新形成了“以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7个区镇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若干个村级基地、合作社为带动面”的“1+7+X”现代农业园区网络架构,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苏州市级园区5个,并结合省部级高产创建,建设水稻万亩高产示范方6个、小麦示范方2个,逐步确立了“园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模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今后,我市将不断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做强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