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全国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江苏太仓的航天航空板块正“振翅高飞”。今年上半年,太仓签约低空经济项目63个、总投资154.3亿元,位列苏州第一。此外,太仓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配套企业超160家。
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太仓以航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航电系统、航空服务等主攻方向,突出低空经济、增材制造、民航检测等重点领域,在区域上已形成以太仓高新区为主体、港区和城厢科技产业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近年来,太仓重点发展发动机零部件、机身紧固件、结构件、精密件等机体零部件,以及航空座椅等内饰装置,支持企业参与国际飞机制造商转包生产和维修服务。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飞行器的动力提供装置,被誉为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位于太仓航空产业园的江苏点石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小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其研发的550公斤推力级高空高带单轴涡喷发动机,油耗、推重比和可靠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保证综合性能的前提下,全方位考虑此发动机的经济可承受性。在此推力级的超音速靶机动力系统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而涡轮叶片被称为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瓣膜”,制备叶片的材料直接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动力。同样位于太仓的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钛铝合金密度是传统的镍基高温合金密度的一半,在600℃至8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良好的耐蚀性能以及优异抗蠕变、抗疲劳性能。钛铝合金叶片部分取代镍基高温合金叶片可实现发动机大幅减重,使用钛铝合金叶片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可使燃油效率提升20%、噪音降低50%、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80%。
目前,太仓航空航天产业相关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天航长鹰(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C919显示系统的研制工作;以舍弗勒、卓能电子、巨浪凯龙为代表的众多德企,凭借先进的技术基础涉足航空航天产业……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其应用领域正不断被拓宽,尤其是在国家战略性产业航空航天中。
在太仓的一个航空产业园中,产线上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和航空航天有关,其中一条产线正在生产火箭发动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尾喷管。火箭的生产、组装的流程非常复杂,对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其中尾喷管是负责把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推力的重要部件。制造尾喷管不仅需考虑火箭的运载效率,同时还要兼顾轻量化需求,严格控制其重量。
有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尾喷管的设计和制造就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尾喷管的透视图,可以看到设计人员对尾喷管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将其变成晶格状结构。正是通过此设计能够在保证其功能和刚度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少用料及减轻重量。设计人员介绍,晶格状结构设计使尾喷管减轻了30%,明显缩短了设计-试验-生产的整个制造周期,更好地满足航天产业的需要。
设计人员还介绍,3D打印不仅限于尾喷管。在一整艘火箭上,85%的零件都能应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经过设计人员的巧思,零部件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少。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机遇,太仓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推动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160家,产值规模超200亿元的突出成绩,努力打造“做航空到太仓”的产业名片。
只需设定好数据收集的目标,无人机就会自动从机库中起飞,借助大数据的高速处理能力,短时间内相关数据报告就能生成。这种对无人机的使用模式不再是异想天开,而是成为其应用场景的基础架构。
尽管无人机相关产业在政策层面持续受到重视和关注,但现实中的掣肘依然不少。之前中大型无人机试飞申请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同时,申请试飞的机型还限制在已经获得市场飞行许可的型号,这使得企业很难在实际环境中测试新研制无人机的相关性能数据,也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试飞经验。
针对这个问题,太仓直击试飞“痛点”。5月10日,来自嘉创飞航(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架中型无人机,在太仓市无人机试飞基地成功起飞。自此之后,企业无需进行以往繁琐的申请手续就可以直接试飞,极大降低了试验成本。随后,天之翼、格勒普机械等多家企业在此进行了50余架次的飞行试验,企业不仅来自太仓,还辐射周边区域。
太仓市无人机试飞基地是苏州市首家、江苏省第二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基地空域约21平方公里、真高300米,内设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垂起类无人机起降区、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跑道,可满足多旋翼、复合翼、固定翼无人机等各种机型试飞、训练、培训和演示活动需求。
目前,太仓市共获批低空试飞空域5块,已获批空域分布在全市各地,有的直接设置在企业园区里,太仓空域基本满足在太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常规飞行测试需求。
此外,太仓,成立太仓市天使投资基金、太仓港区天使投资基金,建成太仓市航空航天产业展示中心,持续完善保障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