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CCTV-1央视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围绕《着力发展优质品种促粮食稳产提质》,点赞太仓重点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9月10日,CCTV-13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舌尖上的丰收|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粒米的循环种养之旅》,来到城厢镇东林村,探索“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农牧循环模式成功的奥秘。
近日,央视黄金栏目连续聚焦太仓,点赞我市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生态循环农业的东林模式
走进城厢镇东林村合作农场,随处可见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
10余年来,东林村积极探索实践“稻麦生产-秸秆收集利用-规模养殖-粪污肥料化-稻麦生产”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了“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农牧循环模式,闯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成功获评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目前,东林村绿色高质水稻、小麦总产量突破2000吨,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羊肉250吨。同时,通过消纳报废秸秆、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3000吨,每年可节约青贮饲料种植面积约6000亩、节省化肥用量约30%。此外,东林村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味稻公园、观光小火车、幸福河湖群等项目。记者了解到,该村先后搭建了六大农业发展平台、13个农业经营项目,2021年村集体资产总额达2.59亿元。
在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坚持“片区化”理念,打破村域、镇域界限,将东林“循环农业”模式复制推广到周边村,实现循环农业面上的扩覆,年内水稻种植规模预计达5000亩以上,争取未来2~3年达1万亩以上。
据了解,我市加快永丰村农渔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建立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同时,探索雅鹿村蔬菜种植循环农业新业态,实现循环农业内涵上的拓展,持续提升农业特色化发展水平。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太仓样板
今年,我市按照苏州提出的“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苏州样板”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持续夯实农田生产基础、创新集体经济增收业态、加快富民强村载体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等,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太仓样板。
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纯耕地面积23.54万亩,实现动态全覆盖。建成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0个,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藏粮于地”战略的落实到位,夯实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而依托村级集体合作农场,一向是太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大特色。2021年,我市村集体合作社实现总收入6.24亿元,其中经营收入达5.22亿元。今后,我市将持续通过夯实农田生产基础、加快发展合作农场、深挖农业增收潜力等一些列措施,力促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同时,结合正在推进的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加大对低效村级工业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清理腾退,引导村集体通过村集体投资、抱团平台统一操作、政府承租方式,参与产业载体、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项目开发,年内建成村级抱团发展载体面积14万平方米,确保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增幅达6%以上。目前,我市建立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7个,开发载体项目34个,年增加村级收益超8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近日,2022太仓市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活动在沙溪镇香塘村举行,现场签约和开工开业项目共30个,总投资91亿元。我市正打造东部江海文化主题村落、西部湿地渔农文化体验片区、北部古镇文创IP体验环线和中部亲子农耕休闲体验集聚带的农文旅业态布局。未来,我市还将丰富冰雪运动、马术运动、电竞赛事等特色运动产品,增加体育竞技、社交娱乐旅游线路,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