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水稻生长最快的时节,放眼望去,城厢镇东林合作农场的稻田一片葱绿。绿油油的田间,有一些安装在杆子上的黄色、白色的筒状装置很引人注目,它们是合作农场应用生物技术手段防控田间虫害的装置。
根据外形,这些装置可以分为三种,其中的两种外形完全一样,都是直径近20厘米、高有30多厘米的筒状物,区别在于颜色,有些是黄的,有些是白的。这些装置的底下有倒漏斗形的开口,从开口还可以看到筒中有虫,这些害虫从开口钻进筒中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东林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黄色、白色的筒状装置,其实是性诱捕器,筒里面有害虫的性信息素,可以诱捕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大螟等,这种装置在东林村使用已经有3、4年了,效果很不错。
另一种装置安装的杆子相对前两种更高一些,筒状物的直径要小很多,整体的结构也更复杂。农场工作人员按住了筒下方的一处卡扣轻轻一拉,一下就把装置的下半部分取了下来,可以看到下半部分的顶部装有两节1号电池,电池下面还有一些小洞和小舱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装置是今年新安装应用的,农场应用的面积有1000多亩,每亩用了4、5个,这新装置利用的也是害虫的性信息素,技术人员定期将含有性信息素的药水注入筒中,在电的作用下,性信息素会释放出去,这个装置不会诱捕害虫,但它们的作用可能比诱捕还要大,因为从该装置释放出去的性信息素会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性信息联络,使雄虫寻找不到雌虫,雌虫也找不到雄虫,让害虫失去交配机会,导致交配率大幅下降,减少次代害虫的密度,从而达到减少虫害的效果。
东林合作农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粮食生产过程更绿色,生产的稻米品质更好,合作农场采用了多种新型的害虫防控手段,除了上述的生物技术防控手段外,还有好几种物理防控手段,如在育秧期,就注重阻隔灰飞虱,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开灰飞虱、螟虫的成虫高峰,从而降低虫害;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它和水稻一样都是禾本科植物,而且会产生一种挥发物,对害虫的吸引力比水稻更大,把害虫吸引过来后,一方面直接减少害虫对水稻的侵害,另一方面香根草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还能毒杀孵化在叶片上的幼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