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在华旭广场见到28岁的毛承志时,他正在自己开的冰品店里忙前忙后,为即将开始的下午茶时间做好准备。“创业到现在也有两年时间了,生意慢慢走上正轨,收入还可以。”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毛承志说,要感谢东区社区的几位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鼓励,我可能没法下定创业的决心,冰品店也不会运营得这么顺利。”
2011年,毛承志学校毕业后,进入某民营企业上班。几年后,他因个人职业规划原因离职了。离职后的毛承志,在家中待业了一段时间。未来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这些问题让他倍感迷茫。
东区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毛承志的相关情况后,多次上门与他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就业意愿和专业技能,为他解读我市创业就业相关政策,鼓励毛承志重拾信心、自我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反复沟通后,2018年夏天,毛承志参加市社保局组织的创业就业培训班,取得相关证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他告诉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准备开一家特色冰品店。社区工作人员在为毛承志高兴的同时,积极为其留意辖区内空置店铺情况,还在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食品安全许可证等方面尽力给予帮助。
当年,毛承志的冰品店顺利开张营业。“社区帮我办理了一次性创业补贴,后来还几次过来进行创业回访,了解我的经营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再帮我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毛承志告诉记者,经过两年时间的经营,店铺逐渐走上正轨,面积从原本的50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120平方米,还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源。“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让我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与毛承志相似,今年56岁的东区社区居民肖阿姨,也曾因失业经历过一段人生低谷。“那是2007年的事,当时我们那家企业关门了,员工都变成了下岗职工。我年纪不轻了,会的东西又不多,找工作到处碰壁。”肖阿姨告诉记者,下岗后,她又遭遇家庭变故,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断了。女儿要读书,家人还要生活,肖阿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社区工作人员听说了肖阿姨一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提供帮助。“先帮我找到了一份便利店收银员的工作,后来还想办法帮我联系了一个物业公司,做兼职保洁员。”肖阿姨说,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她和家里人得以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如今,她的女儿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静又幸福。
就业是最大民生,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稳住“饭碗”,也就稳住了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社区目前登记的总户籍人口5427人,其中劳动年龄段人数2836人。要实现充分就业,关键是掌握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情况,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帮扶。”东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陆赟告诉记者,按照“就业援助一对一”要求,工作人员会根据援助对象的自身特点和就业意愿,制订个性化的书面援助方案,对就业困难人员以书面援助协议的方式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并对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定期走访、跟踪服务、帮办手续、帮解困难,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通过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援助机制,该社区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截至目前,社区累计登记失业人员314人,其中,今年新登记失业人员25人,都已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100%。社区累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19人,其中今年新登记就业困难人员27人,也已经全部实现就业,再就业率同样达到100%。前不久,东区社区还获评江苏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