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的外观、平滑的曲线,造就了现代轿车的时尚外形。然而,在车身每一条简约的曲线背后,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匠心”打磨。“用金属材料塑形,达到一个精密的弯曲度,过程不易。”从事汽车型材技术20多年的谢奎章,去年创办太仓市酷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车的铝材拉弯技术,走上一条“小而精”的发展道路。
据介绍,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为节省能源增加里程,新能源车身减重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铝合金框架式车身逐渐在高档汽车中得以应用。“正是看到这一趋势,结合本身的技术优势,企业明确产品定位,专注于铝型材弯曲件的研发生产。” 谢奎章告诉记者。
铝材很轻,但延展性差,塑形远比铁件难,实现铝型材的高精度弯曲成形更是难上加难。谢奎章介绍,由于轿车生产的高度自动化,轿车框架的焊装均由机器人通过激光焊来完成。这就要求铝型材成型件具有很高的精度,一般而言,成型件的精度误差范围不能超过0.5mm,最好控制在0.3mm 以内。“每一个弯曲件,需要运用的技术和技巧可能都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谢奎章给记者举了一个案例。企业刚刚接到特斯拉订单,为汽车电池组打造中间的冷却件。冷却件由铝材打造,大约1.5米长,呈波浪纹理,中间空心,有水通过来冷却电池组。“为此,要将铝材压弯,但弯折处不能封死或变形,各处横截面面积必须一致,水流才能流畅。” 谢奎章介绍,客商的要求非常高,误差范围极小,此前有企业竞争该订单,但因为技术难题中途放弃了。谢奎章带着自己的团队奋战一周时间,攻克了技术难关,在拉弯铝材的同时,通过气泵给材料增压,最终达到目标形状。“这个行业是存在技术壁垒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在于技术的独有。” 谢奎章坦言,企业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研发过程,每一张订单都是“爬坡过坎”,企业成立一年多,已经申请近20项专利,今年又提交16项专利申请。
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冲击,也影响了上游企业。不过谢奎章非常有信心,他告诉记者,行业正在回暖,企业趁此机会“打磨”自己,不断更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在铝材弯曲件这个专业化领域做到最精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