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日本东京都东村山市市长渡部尚率队的青少年足球交流团来到高新区第二小学,进行友好访问。日本客人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与高新区二小师生加深了友谊。
日本青少年足球交流团此次来访,只是我市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帧镜头。事实上,在国外师生纷至沓来的同时,我市每年也有600多名师生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人眼中的教育对外开放,可能局限于出国留学和吸引外国人来华留学,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在中小学阶段就进行教育对外开放,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前往异国他乡,体验异域风土人情,无疑能够给他留下深刻的烙印,拓展他的视野。而在面对前来交流的异国师生时,大方展示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也是一种锻炼,更是一场精神洗礼。这种“你来我往”的教育互动,定然有助于增强中国孩子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尤其需要树立文化自信。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见过世面”“不输于人”的劲头,从而远离“崇洋”“慕洋”。正如高新区第二小学,作为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超七成的学校,其足球教育近几年风生水起,孩子们多次与国外师生交流切磋,甚至走出过国门。有了这种经历,这些孩子的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地就被塑造得更加坚定。
近段时间,网上舆论对一些国内高校过度优待留学生等外国人,让其在华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现象,多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部分人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相信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这类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