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太仓港区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瓶颈”需要突破。在当前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港区应该坚持创新驱动,融入上海,以实现转型升级,再创辉煌。
一、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太仓港区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级,但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一些传统产业和污染较重产业占有一定比重。在国家实施绿色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升级换代,“腾笼换凤”,培育和做大做强耗费资源少、附加值高、效益好的高端新兴产业,提升整个产业档次,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依赖于创新驱动,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引进与集聚,太仓港区现有的人才数量与层次不足以支撑创新,为此,可以借鉴深圳市、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成功经验,从引进高端人才入手,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就地产业化。具体做法是,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科研活跃度高、成果领先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同时引进国内外一批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港区设立研发机构,打持久战,长期坚持,必有成果,为港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吸引人才,必须进行制度与政策创新,在近年全国各地“抢人”大战的过程中,港区处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毗邻上海,具有优越的研发、创业和生活环境,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当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以诚挚的感情和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港区。
二、拓展港区新腹地
任何一个港口的发展,都需要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靠,为它提供充足的客户和市场。太仓港区也不例外,它的发展既要以本地的制造业为基本客户和市场,同时又要开拓新的客户和市场,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资源。当前,太仓港口的货运量已经达到年500万标箱,为了向1000万标箱迈进,就需要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可以考虑和争取的对象,一是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地和工厂,特别是有大量进出口业务的外向型企业,争取它们借道太仓港进出口;二是建立与上海港的分工协作关系,把太仓港作为上海港的喂给和配套港;三是发挥江海联运优势,承接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的转运和出口业务。如此,太仓港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港口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地位和排名。
三、深度融入上海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太仓港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外部环境。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对于其他城市具有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市与其他城市实行双向对接和融合。在这方面,太仓港区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最有条件率先融入上海。虽然从行政区划上讲,太仓市属于江苏省,但是,从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视野看,太仓市与上海市实际上处于一个区域,具有相同的发展条件与环境。太仓市与毗邻的上海宝山、嘉定区毫无区别。所以,对于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太仓市更加便利,甚至可以说,太仓市本身就是上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接轨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行政分割,太仓市与上海客观上在一些基础设施和制度上存在着不衔接的问题,应该在一体化进程中予以解决,以便使太仓市真正完全和深度融入上海都市圈。太仓港区作为太仓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上海的过程中,处于更加重要和优越的地位。需要澄清的是,对于接受上海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不可以机械地套用到太仓港区,区域产业转移固然遵循梯度转移规律,这是就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而言,一般不会一次性进行大跨度的远距离转移,而是分梯度逐步转移。对于太仓港区而言,虽然与上海处于不同的行政区,但是却处于同一个经济区和都市圈,有相同的发展条件和起点,二者可以齐头并进,不存在机械的梯度转移,非要让港区去承接上海淘汰与转移的产业。如果做得好,港区甚至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产业档次、发展水平超过上海的毗邻地区。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与上海和太仓毗邻的昆山市,就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自费建立开发区,成功地走出了“昆山之路”,昆山的发展速度与水平超过了与之毗邻的上海青浦等区。当然,在产业选择上,港区应该尽量避免与上海的低水平甚至高水平产业重复,既要与上海错位竞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产业,同时又要搞好与上海的产业内部分工协作,例如港口业务的协作,还有汽车产业、高端制造业内部的配套协作。经过一个时期的动态调整和矫正过程,最终确立适应上海和具有自己优势的高端产业体系。
四、积极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产城人融合是一个普遍规律与要求,它的实质是发展的目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太仓港区在发展理念与规划上,虽然正确地提出了产业高地、商贸园与新城共同发展的思路与目标,但是从现状看,三者之间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城分离现象,突出表现是产业发展快而城市发展滞后格局,未能很好满足员工与居民需要,成为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港区已经聚集了大批劳动者,也有管委会等管理机构与人员,为了让这些人员在港区工作和生活,就必须完善城市功能,提供相应的配套生活设施,包括建设商场、学校、医院、体育馆、电影院、图书馆、公园、公共交通体系等。港区目前相当一部分员工还是白天在港区上班,晚上回市区居住,每天钟摆式来回奔波。久而久之,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口进入,而且也不能调整太仓市内的人口空间格局,市区与港城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使太仓市的“一市两城”城市体系无法实现。这是港区当前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加快港区的城市建设,需要对已有规划做必要的修改完善,增加以上设施建设项目,也要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除了引进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资本以外,港区财政也要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