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一个消息“点燃”了太仓人的朋友圈:方便门诊将于4月底取消,慢病开药逐步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家住科教新城利民花园的市民陈新农来说,这意味着他再不用定期乘车到市中医医院排“长得看不到头”的方便门诊长队,只需走几百米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取药了。
这个春天,与民生相关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4月1日开始,首批1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了464个可共享的停车位;同一天,《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开始执行,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即将全面进入“明厨亮灶”时代;涵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2019年政府实事工程正加速推进……
民生投入“落地有声”,民生改善之路越走越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一座让市民自豪、令他人向往的高质量幸福之城,已呼之欲出。
■做实富民保障,凝聚幸福之城核心
凝聚起这座高质量幸福之城核心的,是落到实处、做到细处的富民保障工作。
4月初,一家售卖车饰品的网店静悄悄地开张了,虽然出售的产品只有寥寥几种,粉丝数也不多,但对这家店的店主、肢体残障人士胡喜峰来说,小店的顺利开张仿佛“打开了人生的新篇章”。胡喜峰高兴地表示,开张没两天已迎来了几笔订单,“接下来准备做些推广,提高小店的流量,我有信心把这家店做起来”。
让胡喜峰这样有底气的,是来自市人社局、市残联的创业帮扶。3月28日,由市人社局主办的太仓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第一期电商创业培训班圆满结业,胡喜峰正是这个培训班的学员之一,在系统高效学习了电商相关知识后,他走出了创业增收的第一步。之后,市残联的“电商助残计划”还将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自主电商创业项目发放补贴,帮助胡喜峰们在电商创业就业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特别加强了对困难群体的政策性扶持和对创新创业的正向激励,支持更多群众走创业致富道路。至去年底,全市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8.6%,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78%。与此同时,我市还在不断探索如何让弱势群体生活更有尊严,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兜底政策持续完善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优化,从制定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一把民生幸福“保护伞”已在娄城大地上撑开,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优化公共服务,提纯城市幸福质量
一座具有吸引力的高质量幸福之城,必然拥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太仓,这种吸引力进一步体现为:让市民在栖身于自然和田园环抱的同时,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
这座城市对现代田园生活的追求,常令外来者感到惊奇。上海东路南侧、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域,逾300亩地块被规划为融海绵湿地、智慧公园等理念为一体的中心公园,目前,地库施工已基本完成,景观绿化全面铺开,正向着今年开园的目标奋力前进。备受关注的中心公园西侧地块建设项目也已陆续敲定,该地块南部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64亩的中心公园小学(暂定名),北部则将建设占地面积约26亩的美术馆新馆,与临近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相呼应,进一步丰富这一区域的文化特色。
如果说中心公园区域的规划与建设浓缩的是城市生活的美好,那么,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工作彰显的就是田园生活的便利。从2017年一直持续到今年的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工作,在被撤并镇(管理区)的交通、教育、医疗、养老、购物等领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深化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基本形成了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
从城市到农村,从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提档升级和养老服务的优化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正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太仓的公共服务供给向着更高质量、更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深化文明创建,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对于沙溪镇中荷村村民、73岁的俞凤亚阿婆而言,这些年,日子不仅越过越富足、越过越舒心,也越过越充实了。
日前,记者在中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见到俞阿婆时,她和几位同伴正在活动室里忙着包馄饨,包好的馄饨,被分装成一份份,整齐地放在桌上。“待会我们要把这些馄饨送到村里几户高龄老人的家里。”俞阿婆告诉记者,她是中荷村平安巡逻志愿队的一名志愿者,平日里,除了参加巡逻、调解邻里矛盾外,她还结对帮扶村里的几位高龄空巢老人,“没事的时候过去陪他们说说话,他们开心,我自己也开心”。
记者了解到,中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去年成立以来,整合了全村各类公共服务资源38处,统筹4支志愿者团队、8支文体团队,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俞凤亚阿婆等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年末还可以用积累的志愿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商家服务,进一步增强志愿者的获得感。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省级试点城市,去年以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11万名注册志愿者、93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以此为基础广泛开展的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秩序、普及文明风尚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着这座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也让城市的幸福底色更亮、内在气质更优。
■创新社会治理,幸福果实人人分享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太仓市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越发坚实、内涵日益充实,随之而来的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为回应人民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着力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以“网格化联动机制”“政社互动”等特色工作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活力。
创新社会治理的变化与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走进城厢镇金色江南小区的外来者,常会惊叹于小区内部环境的优美。然而,这美好的环境,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居民不等不靠、积极参与小区自治的直接成果。金色江南业主委员会主任黄振兴告诉记者,2016年,小区业委会曾连续召开了13次会议,敲定使用业委会公账上的资金,改善全小区21栋居民楼的楼道环境。2017年一场台风过后,小区公共花园及园中的两座木质亭子受损严重,业委会又牵头召开了3次业主代表大会,商定动用维修基金利息进行改造维修。如今,小区的公共空间整洁而优美,两座崭新的红色木质长亭为居民们提供了遮阳避雨、畅谈小憩的空间。
作为“政社互动”创新实践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如今的太仓已开启了“政社互动”3.0版本创新实践,以建立“协商能动”机制、建设“发展型”幸福社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增强能力,在社区治理参与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促进城乡社区和谐善治。
高质量社会治理不止于社区。2017年以来,我市通过创新与完善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施为转变,由末端处置向前端预防提升,为高质量解决各类民生难题和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1日上午,记者见到新毛片区网格巡查员朱永刚时,他正在新民路上进行巡查。“刚才看见这附近有一个废弃茶几,影响环境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通过‘联动娄城’专业版平台上报了这个问题,单子之后会被分拨到环卫处,应该很快就会处理好。”朱永刚说,自己每天巡查上报的多数都是这些琐碎小事,“小事处理好了,很多隐患就被扼杀在苗头阶段,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高了”。如今在太仓,像朱永刚一样的专职网格员共有500余名,他们在全市504个基础网格里巡查、采集、上报信息,日均事件上报量超1500件。此外,我市还通过“12345”热线、“联动娄城”APP公众版,赋予每个市民“事件爆料”的选项,通过流量红包、积分兑换等奖励,激励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举报、城市啄木鸟等活动,有效激发社会共治活力。(记者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