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两岸河坡已被改造过,木桩密布、草皮如棋;河边拐弯地带,建有精致的凉亭,方便路人驻足休息……这是沙溪镇渠泾村八千浜巷的一处寻常地方,却让路人犹如置身于景区。
不远处,连接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当中。“现在农户都是把厨房用水、厕所用水等间接排入河里,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等处理设施一建成,农户生活污水就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河道水质将进一步改善。”渠泾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而治水,堪称是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第一仗。近年来,我市围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四统一”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八千浜巷的一幕,只是其中一帧镜头。
据统计,2015~2017年,我市共完成30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农户1645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1%。去年,我市开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三年计划,力争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除了阻断生活污水这个污染源,我市更是以康居特色村、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以及“263”专项行动中的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为抓手,对农村水环境进行了系统整治。
“去年,我们对三星级康居乡村的河道开展了清於、清污、打捞漂浮物等工作,保持河面清澈,同时引导村民不往河里乱丢乱倒垃圾,水环境比以往大有改善。我们还对河岸进行生态河坡改造,统一规划打桩,现在河岸两边被圆木桩点缀,整齐划一,看上去颇具美感。”渠泾村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建设完成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及以上160个,其中去年建成康居特色村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61个。与渠泾村一样,其他相关各村也都在改善水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
对于傍水而居的江南水乡百姓而言,由治水带来的获得感,是真真切切的。“小时候河里能游泳,后来水质越变越差,洗个手都嫌脏。幸好经过治理,河水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大家也都喜欢在河边走了。”从沙溪到浮桥,从璜泾到双凤,村民们无不对治水欢迎之至。
与此同时,各村还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如城厢镇万丰村针对中泾自然村屋前屋后的乱堆放和乱搭建,进行了集中整治,并通过特色庭院和美丽庭院评比,引导村民逐渐改变生活习惯;双凤镇勤力村将渭龙桥下的砂石厂拆除后,进行绿化、美化,并对年代久远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璜泾镇杨漕村在保留南草庙原始田园风貌的基础上,清理杂物、垃圾,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挖掘修复传统乡村文化……仅是环境的提升,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完善农村整体公共基础设施,乡村才会更宜居,乡村生活才能更美好。从整体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市农村地区的自来水、电、气、农路、网络以及学校、医院、体育场所、会所、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已经相当健全,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缩小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
浏河镇新塘村是我市去年打造的两个康居特色村之一。该村实施了污水管网、公厕、绿化、主干道路、监控系统、停车场、健身场地、小游园等多个项目,使全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有了停车场,村民停车不再东一辆、西一辆;有了健身场地,大家慢慢开始尝试锻炼身体;有了小游园,许多老人常常带着孩子去里面转转,消磨时光,好不惬意。”新塘村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我市乡村旧貌换新颜,道路更加好走,河水更加清澈,绿植更加密布,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整洁,村民也更加满意。“我在城里有房子,但很少去住,还是喜欢住乡下!”沙溪镇中荷村的邱师傅告诉记者。 (见习记者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