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联合下发意见,引导青年才俊向农村集聚。
万丰村海丰农场,“三万亩水稻丰产方”核心区域成功打造成为优质生态稻米种植基地,农场不滥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化肥,利用生物制约等手段促进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健康绿色农产品的培育。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探索新农业发展路径,90后的潘鋆皓在家乡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作为我市第一届农业委培生,潘鋆皓在万丰村已经历练了两年,除了做好农村常规工作以外,他还创新开展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探索实践,为农产品诚信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尝试,更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村级收入奠定基础。“谁说大城市才能实现理想,我觉得农村更适合我。”生于农村的潘鋆皓对乡村热土有着深厚感情。经过对口培养、基层实践,潘鋆皓成长为一名懂农业、敢创新的优秀农村人才,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把年轻人敢闯敢拼的能量传递到渴求人才的农村发展前沿。
不难看出,乡村振兴依赖乡村人才的振兴,引入人才活水,乡村才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加快破解农业人才瓶颈制约,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的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我市在全省创新开展农业委培生工作。到目前,已有两届农业委培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当下,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更需要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必须想方设法打造一支更加庞大,也更加精干的乡村人才队伍。
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把农业委培生中的优秀人员选拔培养成“定制村干”,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办、农委、财政局、人社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农业委培生中加快选拔培养“定制村干”的意见(试行)》,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基层实践、结对帮带等方式,计划到2020年,在现有基数上再培养200名左右政治文化素养好、农业发展能力强、基层管理水平高、留得住扎下根的农业委培生,进一步加强农业委培生队伍建设。同时,加快在农业委培生中开展“定制村干”工作,将农业委培生中的优秀人员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建立培养库进行定向重点培育。这一方面鼓励广大农业委培生在农村的基层平台上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对未来抱有更多期待。
《意见》中还明确了培育方法、选拔方式,就身份待遇、考核评价、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并强调各相关单位要把做好农业委培生和“定制村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成就事业的主战场,吸引更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在农村挥洒青春、追求梦想。
“‘定制村干’,把建设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破解了农村一线人才瓶颈制约。”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举措必将吸引更多既了解农业特点,也懂得乡村价值,抱有爱农民、爱农村的情怀的年轻人投身到田间地头,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记者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