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钣金工厂对外亮相,管理优化、效率提升,生产线人员数量、生产面积均减少约27%。
各机床设备一字排列,旁边靠着墙壁的是高大的料库。车间生产线上,看不见几名员工,但机床设备仍在有条不紊地加工生产。上周,通快(中国)有限公司举办2018 年技术博览会,初步完成并投入生产的智能钣金工厂首次向外界开放。
2000年,通快金属薄板制品(太仓)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为中国客户提供钣金加工、生产管理示范样板。如今,这一工厂开始为中国钣金加工用户提供智能工厂的建设蓝本。
改造后的全新钣金工厂整齐有序,不但现场操控人员减少了,地面上也没有钣金材料的堆放,现场更没有物流车辆来回行驶,就连各道工序上的图纸、工艺文件等也尽数消失了。
这样的变化正是智能化生产的直观体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让许多人工环节得到了替代,一名员工可以管理多台设备;料库与机床设备相连,根据订单需求自动上下料;以往纸质的文件如今都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查阅,方便且快捷。
“智能工厂的核心理念是互联智造,涵盖了最新的数字化商务模式、网络报价、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无纸化办公等。”通快公司负责人表示。
依托生产数据流,通过上述环节的应用,通快金属薄板制品(太仓)有限公司实现了从报价、下订单至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制造。在车间一侧,有个办公区域,上方挂着大屏,生产订单、关键指标、加工效率、设备运行等情况一目了然。
智能制造带来的好处也十分明显。自动化生产带来的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监控有利于及时调整、优化工艺流程,新的钣金生产车间在质量、交期、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全面升级。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机床事业部总经理顾永麟介绍,在国内,通快的生产已经比较有名,管理也做得十分规范,但智能钣金工厂改造后,产线人员数量、生产面积均减少约27%。
其实,在全新钣金智能制造工厂之前,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前两天就推出了钣金加工业的“工业4.0”解决方案。一些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客户,可以实现24小时不停机生产,产能大幅提升,而产线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尤其是高技术工种对人员依赖降低,解决招工难的问题。而整条产线拥有主动管理的能力,简化了传统的管理流程。通快山东的一家智能物流柜的客户,2016年定制了一条120米长自动化生产线,整条产线只需要3个人就能实现自动化加工。
现实的问题是,钣金加工企业条件各不相同,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能力和路径也不同。“对于普通钣金加工企业,智能制造也是迎合定制化生产发展趋势、提升生产效率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客户实际,通快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方案。如今,落地不同程度智能化方案的客户已有上百家。
对于普通钣金工厂的智能化道路,通快公司建议进行有针对性地稳步升级,而不是盲目改造。需要明白,使用自动化硬件设备不等于智能化生产,而是应该在了解生产现场的瓶颈问题后,从如何简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记者 戴周华)